2014年8月8日,人民胜利堰节制闸除险加固工程合同正式签署。8月10日,市场开发部员工王卡随项目经理坐上了开往工程现场的汽车。从苏北到鲁南,沿途的风景逐渐荒凉。两个多小时后,汽车抵达一座老旧的小院,人民胜利堰节制闸除险加固工程项目部就位于这所旧宅。
人民胜利堰节制闸除险加固工程属于旧闸改造工程,位于山东临沭,计划工期为18个月。主要施工内容有拆除重建启闭机房、东侧桥头堡及公路桥桥面板,修建两侧桥头引道、对闸室、翼墙、检修门轨道柱进行防碳化处理、更换低压配电柜和电压电缆等电气设备等。该闸是大官庄水利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,工程完工后,可消除原有安全隐患,更好地发挥其工程防洪等作用。
王卡知道,这里是他的新家——一个值得他挥洒青春和汗水的地方。初来乍到,一切都要从零开始:房屋年久,需维护打扫;一概办公、日用物品需抓紧购置;新的生活、施工环境也需尽快熟悉。不过王卡坦言:“条件比想象中的好多了!”原来,这不是王卡第一次“下”工地了。他在2010年入职之后就被调到“淮河干流加固工程荆山湖行洪区堤防退建工程”施工工地,一呆就是两年。当年的环境相当艰苦,“跟现在一比差的不少”。不过在王卡眼里,这却是一段美好的回忆:“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。趁着年轻多学、多历练点,干起活来心里也有底。”他说现在条件提高了,更应该鼓足干劲完成各项施工任务。在人民胜利堰项目,王卡主要负责组织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,监督、检查危险作业技术措施的编制和执行,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管理、文明施工、高空作业设施、用电设备的检查,及时收集整理相关安全资料等工作。经过几年的历练,他早已不是初进工地的毛头小伙,而是一个打过硬仗的“老兵”。
不过就算是见过大风大浪的“老兵”,也有着急的时候。15年8月23日,工地正在进行东桥头堡基础砂石换填:将砂石料运送至现场,按设计要求摊铺碾压。晚上7点半,突然开始下雨了。施工队的老张急了:“天气预报说今天没雨啊!”王卡知道,有一个不慎今天的努力就要白费,因为基坑一旦被雨水浸泡,已碾压好的第三层的要扒开晾晒,重新施工。不过他没有慌乱:“快想办法,把准备好的篷布带过来,抓紧碾压作业,保证第三层压实!”他一边给老张安排工作一边带人在基坑附近开挖排水沟,避免雨水灌入基坑。就在准备用篷布覆盖基坑的时候,大雨倾盆而下,顾不上打伞,王卡和现场管理人员冒雨开挖。当这一切都做好的时候,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。雨还在下,项目人员就带着手电筒在基坑周围巡查,以防出现透、漏水情况。
“施工现场的一个特点就是你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,所以必须得多看多学,不懂就问。这样的话就算出了问题也能第一时间解决。”回想刚刚过去的两年,王卡感慨收获颇多。两年里,他不仅把现场安全管理得井井有条,还“抽空”考取了“水利水电专业一级建造师资格证书”。有人来取经:“工地这么忙,你不好好休息,哪来的时间看书?”其实对他来说,看书就是休息。王卡成长于教师世家,祖父、父亲都是当地乡镇教师。这也养成了他热爱阅读的习惯,一有时间就看个没完。他的办公室、家里都摆放着不少书,不管是专业书还是历史书,他都有涉猎。下班了,抽一本看看,正好舒缓了工作带来的压力。
2015年汛期,现场工作不能正常开展,基本处于停工状态。王卡自告奋勇,担任工地防汛员。每天吃完早饭,他便夹一本书、提一壶水到现场巡视。走一段路,看几页书,“看书的话时间还过得快些。”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做个标注,回头请教领导和同事。两三个月过去了,“一建”的教材看的也差不多了。也许就是这段时间的努力,为他的考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其时骄阳似火,水面无波,在人迹罕至的堤上读书为乐,偶听蝉鸣呱噪,倒颇有魏晋名士之感。
如今人民胜利堰节制闸除险加固工程已顺利通过竣工验收,本工程获得了2015年度治淮建设文明工地,公司上一次获此殊荣还要追溯到2009年。王卡也重回市场开发部,开始了新的工作。在他看来成绩和荣誉只是代表过去,接触的东西越多越能发现自己的不足,“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学”,这一直是他的座右铭。